初夏的太湖新溇港水波荡漾,吴兴高新区杨溇村文化礼堂前人头攒动。6月5日,湖州学院设计学院将毕业设计作品展“搬”进乡村,163名毕业生用创意作品为古村注入新活力。
走进两层楼的展区,仿佛打开了一本立体“溇港故事集”。文创展台上琳琅满目:不仅有餐饮街区、特色民宿、研学营地和码头改造规划等空间设计作品,还有农产品海报、龙灯交互动画、蚕花娘娘动态绘本等平面设计,更有大闸蟹、金枇杷、金溇马灯等系列文创产品。
最吸睛的当属展览入口处“太湖三白”IP家族——抽象化的白鱼、银鱼等玩偶憨态可掬,引得大家争相合影。湖州学院设计学院指导教师成竹介绍,灵感来自于明代溇港古地图中的溇港形态,经过十几稿修改才形成现在的蓝绿有机造型。绿色象征生态理念,蓝色代表太湖水系,抽象化的白鱼、银鱼IP形象穿插其间,既保留传统元素又充满现代艺术感。
学生马凯烨、杨晶茗、蔡景浩和朱昱琪参与全程的设计,他们表示:“很欣喜自己的设计能在乡村里展出,也希望能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漫步在展览现场,湖州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庄棋然站在自己设计的“溇港探”互动游戏展台前向记者介绍。前期她走遍杨溇村的每一条弄堂,用平板电脑记录下青石板路、斑驳砖墙的细节,将村落1:1还原到游戏中。“我以杨溇村的龙灯文化为核心,构建一个以‘寻龙’为主题的游戏体验场景。”她还设计了多个互动节点,比如古戏台能解锁传统乐器演奏,手工坊能制作小龙灯,让游客在虚拟任务中深度感知乡村文化。
湖州学院设计学院院长毛攀云表示,本次展览是设计学院师生深入太湖新溇港滨湖六村调研后的成果结晶。上百名毕业生以插画、数字交互、空间设计等多元形式,将溇港的水系肌理、传统建筑和特色物产转化为现代设计语言。“这是学院继孝丰、余村后第三次将毕设展搬到乡村。“我们要让学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说。
看到文化礼堂此刻的热闹,杨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晓峰感慨:“我们需要年轻创客为乡村注入活力,学生们设计的IP文创产品充分结合了太湖六村特色,完全符合乡村发展需求。”未来他们计划把一些设计真正落地实施。
当天,吴兴高新区与湖州学院共建“青年入乡创新创业基地”,未来将有更多设计作品在溇港两岸生根发芽。
记者:姚玲利
编辑:钱璟
审核:闵冰星